欢迎访问开封市审计局门户网站!
首页 > 审计之窗 > 内审园地

以学促干深化研究型审计 有效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7-13 00:00:00 【字号: | 浏览量:

来源:中国审计报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我们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做实研究型审计贯通融合,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要把立项当课题研究,找准审计工作切入点。心怀“国之大者”,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延长调查研究链条,既注重到主管部门开展调研,了解政策制定的“最先一公里”,弄清楚重大政策的政治意图、战略考虑、具体安排和实践要求;也注重到项目承载方和资金最终使用者开展调研,了解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查找政策落实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通过全链条调研,增强调研穿透力,掌握政策运行全貌,弄明白政策安排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和资金,做好前瞻性项目安排储备。对准备实施的审计项目要论证成熟、反复推敲,把审计目标、分阶段任务、预期成果等构想清楚,进而明确审什么、重点在哪里、从哪里切入,使审计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动性更强、契合性更高、独特监督作用更加彰显。


要把问题当课题研究,厘清审计项目关键点。善于结合审计项目开展调查研究,把听取被审计单位情况介绍、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建议,与掌握审计实况、指导审计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审计人员厘清关键点,提升审计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审计人员深思细悟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问题,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查,下足研究功夫,对资金流向穿透至底层末梢,把问题线索追查到最后一环,立足查深查透,如实准确地反映问题。还原问题本来面貌,引导审计人员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对审计对象及其所在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政策运行的历史脉络、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结合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阶段及不同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等特点,分析甄别审计发现的是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履职越位失位的问题,是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还是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是政策设计、功能定位的问题还是不合规、不合法的问题。通过抽丝剥茧、解剖麻雀,准确判断“是不是问题”,精准把握“是什么问题”,建设性地提出“怎么解决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引导审计人员把握新的政策要求和理论前沿,不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不用旧尺子衡量新问题。特别是针对发展中的问题,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协同主管部门研究建设性解决方案。


要把建议当课题研究,推动审计整改扎实到位。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这要求我们增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引导审计人员在立项、实施、报告、建议等环节对审计整改处理做好预先研究,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审计建议要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证明,审计报告越实、越具体,审计整改就越彻底。要引导审计人员反映问题尽可能做到具体化,不能把具体问题抽象化。问题把握精准,审计建议就有针对性、可操作,甚至能直接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要处理好查问题和促整改、治已病和防未病、治当下和管长远的关系,把能不能改、怎么改、如何评估提前想清楚,明确哪些是立行立改的、哪些是需要建章立制的、哪些是需要长期推动的,分类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有关地区、部门、单位认真研究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运用系统观念,把剖析微观问题和研究宏观问题结合起来,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这条线,加强分析提炼和判断,注重将具体问题与产业发展规划、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政策措施落实、法律法规配套等联系起来分析,放到改革发展大局中研究分析,做到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深化改革。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Uimg1SYrDYQ1XUFKis7aQ


  •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