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封市审计局门户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机关党建

18十八谈之郑州篇:以重做铸重心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8-01 13:05:53 【字号: | 浏览量:

十八谈之郑州篇

 

以重做铸重心

作者:郑 重

 

(一)郑州应该而且必须承担起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心之重任。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郑州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既是这一重大战略的首先受益者,也必须是重大责任的首先担当者。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郑州调研时强调,郑州兴有利于全局兴,郑州稳有利于全局稳。郑州是河南发展的重心所在,这个重心不单指地理位置的概念,也不单指郑州的经济总量要位居全省第一,而且指郑州的综合实力要在全省占更大的分量,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重心就是重任。对郑州广大干部群众来说,这是期待,是重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二)郑州之重,贯穿历史,昭示未来。

底蕴深厚的历史之重。上溯悠悠的历史长河,郑州一直是华夏文明起源、演进的重要地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出生、创业、建都于此,天地之中的历史文化建筑群挺立于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灿若星河的风流人物留下深深的足迹,一幕又一幕恢宏的历史活剧演绎着千古绝唱。

十省通衢的区位之重。郑州坐拥中国铁路的“双十字”,以新郑机场为中心,一个半小时的航程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3/5的人口、3/4GDP。交通之便,使郑州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

影响全局的地位之重。如今的郑州,以占全省4.5%的土地和8%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全省近1/5GDP、近1/3的财政收入,实际承载的人口已达千万之巨。千万人的创造力,千万人的富裕,千万人的和谐稳定,将助推全省小康社会建设迈进一大步,筑牢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坚实基础。

示范带动的责任之重。郑州这一历史文化重镇、综合枢纽重地、经济发展重心,担当中原经济区重心之重任,必须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走得快一点,搞得好一点;必须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真正成为全省的首善之区。

(三)知其所重,郑州应当放大优势、奋勇向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郑州在中部崛起中扮演着中中之中、重中之重的角色,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五年跨出三大步,经济总量2006年突破2000亿元,2008年突破3000亿元,2010年突破4000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位次不断前移,分别由2005年的第19位、第11位前移到2010年的第16位和第8位;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城市等称号,跨入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城市十佳诚信政府排行榜、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EMBA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行列。

这些指标和荣誉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全省上下指导帮助、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奋勇开拓的结果。所有这些,给了我们更加坚定的信心,也是鼓舞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

(四)知重更应知不重,郑州必须奋力追赶、激流勇进。

跳出郑州看郑州,跳出河南看郑州,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还在许多方面当“重”而不“重”,特别是距国际化大都市的差距还很大。

经济首位度还不高。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国内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0强,郑州仅居第54位。与一般中心城市30%的区域首位度相比,郑州相差10多个百分点,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够强。

经济结构还不优。支柱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国字号”的科研机构少,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文化品位还不高,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

对外开放度还偏低。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开放型经济的比重和贡献率不够高。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城市规划比较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交通拥堵、“天天挖沟”等问题依然突出。

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人民群众上好学、就好医的愿望还不能有效满足,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的压力较大,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干部作风有许多亟待大力改进的地方。当前领导层的决策水平、决策效率、推动工作的力度和方法等,与发展的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还有不少干部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服务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强,工作不深入、作风不扎实,不愿意、不善于抓具体,等等。

放眼周边,在百舸争流的激烈竞争中,郑州有晋位之难、退位之忧。省长郭庚茂讲,郑州已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搞好了可以大幅度跨越,搞不好也可能丧失机遇。郑州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超越自我,站位全局谋发展,埋头苦干求跨越,围绕“重”字做文章,在“做”字上下工夫,以更大气魄、更大担当,向更高水平、更高目标迈进。

(五)做大做强做重,必须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

如何才能把郑州做得更“重”?在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引领下,郑州开始找到突破口:建设郑州都市区、持续推进跨越式发展、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

重在认清大势,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建设都市区是21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导趋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郑州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生产要素加速向城市聚集,郑东新区大开发的火热场景,富士康科技、格力电器落户郑州,彰显出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谋划建设郑州都市区,是对这一发展规律和郑州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更是在省会落实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郑州必须把新型城镇化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建设郑州都市区,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改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实践。

重在明确目标定位,解决“做什么”的问题。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规划总人口达到1500万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4以上,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前移12位;区域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区域性信息中心、金融中心、物流商贸中心、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和国际陆港、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重在选准路径,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按照左右逢源、上下衔接的思路,把郑州周边的县(市)、乡镇统一纳入都市区规划和建设,规划并努力推动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新城、登封新城向着中心城区组团融城发展;中心城区要以组团形式向外拓展,大力推进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二七宜居新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贸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先进制造业新城、高新城等的有序建设;改变传统“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走一条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道路。加快撤县(市)改区步伐,按照现代城市区的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

具体层面上,着力抓好八项工作:一是加快郑州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其样本作用;二是加快中心城区提升改造,使中心城区功能更加完善;三是加快宜居城市组团建设,打造城市组团发展新亮点;四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产城融合新高地;五是加快卫星城镇融城发展,着力培育外围城市组团;六是加快城郊村合村并城,避免城郊村再变成城中村;七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培育小城镇;八是加快都市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重在选准抓手,解决“怎么突破”的问题。项目是关键。必须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助转型、以项目增后劲、以项目惠民生。产业是支撑。实施工业强市、服务业优先、壮大都市农业战略,推动高成长性产业、高成长性企业、高成长性区域优先发展,加快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等战略支撑产业,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服务外包、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六)建设郑州都市区,关键在做,以重做铸重心。

重做,关键在求实。不具体就意味着不落实,抓落实就是“抓不落实”,抓不落实的事、抓不落实的人。要让立即召开(请办事项)协调会、日(周)询问、周报跟踪成为常态方法,让递交承诺书、平时考察、评优评差、经常性暗访成为常态制度,让项目推进周例会、联审联批日例会、经济运行和公共管理日例会、群众诉求交办和信访稳定日例会、媒体网络舆情监督事项交办日例会成为常态机制。坚持首席服务官制度,坚持千名机关干部下社区、下农村、下项目、下企业、联系交通路口。用这些管用、长效、低成本、易接受的方式抓具体、促深入、助落实、求突破,养成“郑州作风”。

重做,根本在求效。低效率、消极怠工也是腐败。着力提高决策效率、协调效率和执行效率;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见请即办、立即开会、日夜不辍的协调机制,立即报告、随时报告、必须报告、可以越级报告的问题反映机制,有权威、有协调、有效率、有问责的督查机制等“七个机制”。严肃工作纪律,做到不允许决策事项落实不了不报告,不允许对企业、对群众说“我不知道、不归我管”,不允许今天事明天办,不允许以自己方便造成群众办事不方便等“十个不允许”,提升“郑州效率”。

建立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以优先条件为重要依据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急难险重岗位是导向,优先条件是导向,应知应会是导向,让选拔干部的过程促进工作,在推进工作中选拔干部,建立选人用人的“郑州机制”。

着力优化环境,把郑州打造成最佳投资环境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最佳创业环境城市和最佳旅游环境城市,建设“郑州环境”。

重做,落脚在为民。衡量我们的工作有没有效果、有多大效果,看什么?关键是老百姓生活是否舒心,感觉是否幸福。郑州要进一步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就业创业富民工程、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安居保障工程、畅通郑州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市民菜篮子工程等民生工程,进一步解决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等民生问题,以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以民心凝聚合力,以合力推动发展。

(七)负重前行,郑州应该大有作为。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任务愈益繁重。面对这种情势,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只争朝夕、夙兴夜寐,必须风雨兼程、砥砺奋进!

以重做铸重心,重提升、重提速、重提效、重提振。我们坚信,郑州一定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