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封市审计局门户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机关党建

打造创新驱动体系 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4-20 15:47:38 【字号: | 浏览量:

打造创新驱动体系 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聚焦副中心城市建设“六大体系”之创新驱动体系

本报记者 刘洋 实习生 毛振豪

来源:开封日报

 

 

核心提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力引擎。在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六大体系”中,创新驱动体系是动力。近年,我市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开封的战略部署,注重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在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增长”取代传统的“投资拉动增长”,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打造创新驱动体系成为开封经济社会实现好中求快发展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开封成效几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近年,市委、市政府抢抓中原经济区、郑汴一体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重大发展机遇,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开封的战略部署,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开封的决定》《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开封快速崛起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技政策体系框架。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增强了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2014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2.44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05%,科技专项经费1150万元,较2008年相比增长近3倍,引导和带动了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16.37亿元,占GDP比重达1.2%。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大中型工业企业R&D(研究与开发)投入12.98亿元,增幅达27.8%,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1.75%

与此同时,我市注重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汴西产业集聚区入围全省首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开封创业服务中心进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行列,我市被纳入中原现代农业科技园核心区,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7个,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开封茂盛机械有限公司的“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的“棉花生物学逆境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封空分基地成为国家级空分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0家,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数字化试点单位达到3家,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达到7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24家企业进入河南省科技厅“高新后备企业培育发展对象”,主要涵盖汽车零部件、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领域,主要分布于全市八大产业集聚区、十大产业集群。科技部“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重要支撑平台——中国创新驿站河南省区域工作站点落户开封市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2014年,全市共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近40项,争取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27项。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115项,评出市科技进步奖60项,其中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113件和656件,同比增长均超过20%。河南鑫利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入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封茂盛机械有限公司加入河南省现代农业装备创新战略联盟。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平原非标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被任定为2014年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科技和人才如何发挥支撑作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国家层面,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主持会议研究科技工作达15次之多,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投入方式改革方面力度都是空前的。

“在全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下,开封如何适应新常态,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考验着城市发展的能力。”在市科技局局长赵文峰看来,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和人才如何支撑新常态,关键是深化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打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实施重点科技人才引进培育计划。一是启动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力争做到引进一批人才,培育一批团队,带动一批项目,形成一批新兴产业;二是继续实施以领军人才、领军后备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核心与主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积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团队、院士工作站;三是实施科技创业企业家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高科技人才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

搭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创业核心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起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比较完备的科技创业载体和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二是打造招才引技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和组织参加形式多样的大型创业投资洽谈会、人才交流会;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人才中介服务业发展。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科技型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速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智慧资源向企业转移。

优化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改革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改进对科技成果的评价管理;实行灵活的高层次人才流动管理机制。二是研究制定政府资金、银行信贷、民间资本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扶持政策,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科技与金融服务。三是用足用好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资助、医疗服务、社会保险、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进企事业单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越的条件,吸引各类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创新政策落地难在哪里

创新不能只在口头上说说,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干。市委书记吉炳伟在全市工业强市对外开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创新,但从实际情况看,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客观上说,我市近年确实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但是很多政策只有政策性文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落不了地。”我市一位企业家对此深有感触。他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贯彻落实相关税收优惠等创新激励政策,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可以促进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吸引更多有研发活动的科技型企业享受政策优惠,激发研发活力。

赵文峰指出,当前全社会对科技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科技发展的政策了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科技与金融结合不紧密,也影响了科技创新。”赵文峰说,投融资机构倾向于投资给比较成熟的项目或企业,而对于存在高风险、轻资产、收益不确定的种子期项目或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兴趣不大。这使得真正融资困难的科技型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支持。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专业人才缺乏,有关中介机构服务功能薄弱和公信力不足,导致科技保险、科技担保、专利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欠缺,加之科技投融资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等,直接影响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财政科技投入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抓手,对全社会科技创新在政策取向、战略布局、发展重点以及科技创新规律特点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2013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为4.4%,省级为1.4%,我市为1.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全方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若干意见》(豫政〔201464号)中规定“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财政科研经费与其他兄弟城市有一定差距,县级财政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财政投入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资源和要素向我市聚集,直接影响到我市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企业发展乏力原因何在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靠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来支撑。市科委原总工程师尹志国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如果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投入不足,最终会导致企业发展乏力,后劲不足。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市一些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对科技创新不够重视、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绝大多数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企业没有长远的创新规划。目前我市自主创新平台基础还非常薄弱,科技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到2015年年底,全省计划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30家、大学科技园区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0家,而我市目前均为空白;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计划达到1500家,而我市只有28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计划超过2000家,而我市只有33家;全省计划建设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0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0个以上,而我市只有1家国家级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吸纳高层次人才,影响高新技术和产品研发水平。

此外,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缓慢,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包括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健全。企业在运用知识产权导航确立我市产业发展和产品研发方向等方面,都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

开封产学研之路如何走

产学研一体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市虽然拥有河南大学等一批具有科研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开封大学以及医药、化工等实用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但由于这些学校和科研院所向社会服务延伸特别是服务我市经济发展的意识还不够强,企业对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方面缺乏应有的措施,我市产学研合作整体水平不高。一方面我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部分科研人才外流,一些高科技产品及项目向市外转移。另一方面,国内外知名院校来我市服务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内大多省市就加强产学研合作出台了相关政策,一些省、市相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协作联盟。然而,我市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和协调机制。

市政协委员张慧坦言,驻汴高校与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不够,还没有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高校与开封市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合作意识还不够强;高校和开封市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密切合作的运作机制;校地合作缺少持续投入。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实施产学研用结合推进工程,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今年我市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合作,实现项目、基地、人才等资源共享。此外,今年我市还将全面推进校市、校企合作,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科研评价体系,建立产学研用创新平台,鼓励、支持在汴高校承担国家、地方、企业重大科技项目等,持续增强创新能力。

赵文峰建议我市应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政策和相关措施,改革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运作模式,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我市科技创新水平。我市应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和企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加快产学研人才培养,鼓励国内外著名专家团队来汴创新创业,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的合作,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产学研科技创新服务力度。

创新驱动体系如何打造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如何打造创新驱动体系,赵文峰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全力做好全市创新驱动体系建设规划,围绕“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更加注重创新对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一是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和开放创新,强化产学研用相结合,丰富完善创新载体平台、完善激励体制机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大力发展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三是要结合上级改革精神,制订我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研究深化我市科技体制改革方案和措施。四是要重点围绕科技计划管理和资金管理改革,优化财政科技计划布局和分类管理,统筹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管。五是要强化科技金融工作,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六是要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此外,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关键领域和重大创新专题,明确“十三五”科技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和举措,认真谋划编制好我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也是当务之急。

 

  •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