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封市审计局门户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文明创建

找回我们失去的……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2-06 13:06:03 【字号: | 浏览量:

找回我们失去的……

——“追随李文祥”系列述评之一

 

作者: 河 风   来源:河南日报

 

1

李文祥向我们走来了!这位87岁的老人,在64年既跌宕起伏又平静平凡的革命生涯里,毫不刻意、毫无功利地书写下了一部人生传奇……

当战士时,他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战功卓著;

参加工作后,当国家有困难时,他抛离城市,甘当农民,无怨无悔,义无反顾;

当原单位决定恢复他的干部身份,请他回福建工作时,他用“穷地方没人来,那不就更穷了”这样一句质朴的回应,将这份关怀婉言谢绝;

直到今天,他依然很清贫,但依然艰苦自守,安之若素!

他,习惯了过苦日子,习惯了和乡亲们同甘共苦,习惯了将荣誉只是当成偶尔翻出的一段回顾。

而这一“习惯”,一晃就是几十年。

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李文祥就是这样难得——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扎根民间,淡泊功名。

2

我们可以理解:在战争年代,在艰难困苦中,很多人能够做到艰苦奋斗;

我们常感失望:在和平年代,在经济富裕时,很多人变得只顾一味索取;

而李文祥,无论时代怎样变、无论环境怎样改,却一直保有一种平常人的心态,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持续地保持着艰苦奋斗、根植乡土的品质;持续地为乡里乡亲做着好事实事,持续地视名利如浮云。从不被风雨所击垮,从不为诱惑所折腰。

就这样,李文祥成了我们普通人眼中的“不平凡人物”。他所做的事都是平静、平常、平凡的,但在同样的选择面前,我们大多数人却不能像他一样如此坚定、如此坚持、如此淡泊。因此,当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为人所知后,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开始愿意去“粉”他,去“追”他。

3

李文祥,曾经的一个英俊帅气、勇敢无敌的战士,如今的一个饱经沧桑,从容淡然的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他,操着一口河南土话,他,是咱河南人!

但他绝不是一个孤独的河南人!

从古到今,有无数和他一样的河南人,低着头、弓着背,顶着日头,披着星月,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为了一份执著的理想,一直朝前走。

有一首诗曾经这样诗意地描述过他们这样的人: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们记起了那位N年前被智叟讥讽为“愚公”的“一根筋”。他希望自己一辈子和子子孙孙能做成一件事情:把两座大山移开。他令人不可思议的想法和举动成了中国人的传奇,歌之咏之;

在当代,挖出了“人间天河”的林县红旗渠人,硬是靠着最简单的工具、靠着最坚韧又最脆弱的人力和那股最执拗的信念,劈开太行山,将汩汩漳河水引入了贫瘠的乡村。从此,他们镌刻出一座丰碑,高山仰止;

又岂能忘“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他斗风沙、战盐碱,为了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战斗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今天,他的精神,已经如同长成参天大树的“焦桐”,根深叶茂;

我们也忘不了住在深山的宜阳农民冯武飞。他以一己之力,历时八年,建成一项“一个人的南水北调”工程,泽被后世;

还有那位已经离我们而去的洛阳画家李伯安。他“面壁三年”,耗尽精血和生命,让《走出巴颜喀拉》的巨幅画卷写满了人间最可贵的追求与坚守。

…… ……

他们就是河南人的代表: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

他们就是河南人的名片: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

他们都是我们最可亲、可敬、可信的河南人啊!身上流淌着中原血液,有奋斗,有担当;心中蕴藏着理想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他们朴实而高贵的情怀,深深地嵌入我们每个人的心房。

4

一方水土造一方人。

世界上也从无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曾经的中原大地,黄河流过,草木葱茏,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面八方的炎黄子孙向这里汇聚,这里成为华夏大地最适宜人类居住的一片热土。

时光流逝,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成了中国的人口、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成了权力和军事中心。

但几千年过去,太多的人口压力,太多的资源消耗,太频繁的战争袭扰,让古老的中原逐渐成为生存压力最大的地方之一。

中原百姓被压力着、被考验着。然而,他们别无选择。因为:他们无处可去;更因为:他们深深地爱着她,这片多情的土地。

严峻的生存环境考验着中原人,也锻铸着他们的精神和性情。面对太多的磨难,面对无法割舍的家园,他们只能不畏艰辛,只能奋起自救,只能共同担当。

经历多次的挫折,反复不断的抗争,让中原人变得更加坚强不屈,更加富有韧劲。天塌下来,会有无数中原汉子站出来,力顶!

愈挫愈奋,愈奋愈坚。“卸不掉的忧患意识、摆不脱的乡土情结、担不完的家事国事” 这一方水土,就这样发酵和酿就出一批独特的河南人。

这种独特的品格、性格、性情,成为华夏大地上特有的“中原原情”,并进而发展成为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概括起来,在中原所有优秀传统文化中,“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最本质、最突出、最重要的,它可以称为中原传统优秀文化的“元文化”。

5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浸淫于中原水土的养育,传承着中原文化的血髓,李文祥走到了我们中间,他让我们熟悉得就像自己的家人,不做作,很踏实 。他又让我们惭愧得无言以对:都是同样的一个人,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观照李文祥,反省自身,我们皮袍下藏着的“小”无处遁形:

常常对收获和结果有着非凡的期待,却不愿付出持久的辛劳;

时时把“坚持”看做无意义的浪费和一种“弱智”,渴望成功,却不愿从小事干起,从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做起;

往往为个人的功名利禄终日奔忙,却不愿为弱者,为社会伸出一次援助的手;

更有甚者,利欲熏心,铤而走险,采取妨害他人和国家的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却毫无羞愧。这样的人,让河南人的美好形象蒙羞!

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在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多少诱发了人们心中的某些不安;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失落,则使这种不安堆积发酵成群体性的浮躁。

6

这个时候,李文祥向我们走来了!无论别人怎样贪图安逸、无论别人怎样追名逐利、无论别人怎样向往“北上广”,他却一直住在自己残破的老房,享受着艰苦;他却一直和村里的老伙计们说说笑笑,享受着淡定。

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这是怎样的一种磊落?这是怎样的一种风骨?这又是怎样的一种人生? 

7

让我们再一次将敬佩和景仰的目光投向李文祥,再一次用心品味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经历和崇高精神。彼时彼刻,我们心中涌起的更多的是自我反省和深深的沉思:

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有意义地活着。该怎样无愧天地、无愧家国、无愧父老乡亲?

也许,李文祥正在向我们做着示范:一种信仰、一番奋斗、一直坚守、一生清白。

这种精神,正是当下我们缺失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它寻找回来。

  •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