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封市审计局门户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机关党建

论构建“中原经济区”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8-01 10:40:47 【字号: | 浏览量:

论构建中原经济区

何 平

 来源:河南日报

 

(一)发展持续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新的飞跃。

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宏大构想已成为干部群众、众多媒体、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引起方方面面的强烈共鸣。

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签约项目341个、签约额1462亿元,富士康、万达等重量级企业布局河南,投资150亿元的中石化煤化一体化项目落户中原,11个国家部委、34家央企与我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连串大的举动,引起了省内外、海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二)逐鹿中原,检视河南,其在中国发展战略格局中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中原经济区”正渐次清晰,绽放出动人的光彩,释放出巨大的魅力。

何谓“中原”?从一般地理概念上说,“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等。中原不只包括河南,但在世人心目中,河南最能代表中原。

何谓“中原经济区”?简单地说,就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以经济为主干,包括周边若干区域,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等重要领域,具有鲜明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又相对独立于其他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无论从历史演进角度,还是从现实经济联系的实际看,“中原经济区”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这个经济区域地处中国的心脏腹地,与“环渤海”、“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等经济区遥相呼应。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乎上亿人的福祉,关乎中部崛起的大局,是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手笔,更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唤。

放眼中国经济版图,区域经济的勃兴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最大亮点。仅2009年,就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12个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数量多于历年之和,一时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谋篇布局大背景下,河南的区位、枢纽、人口、文化、农业、资源、基础设施、发展潜力等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应运而生,方略渐成。

应天时,秉地利,聚人和,构建“中原经济区”正逢其时

(三)加快构建国家级层面的“中原经济区”,天时、地利、人和,主要条件俱全,基本要素俱备。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

(四)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发展的机遇就在眼前,构建“中原经济区”正当其时——

全国发展一盘棋。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全局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追根溯源,可以从“总设计师”的方略里觅得端倪:按照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在谋求中西部协调发展的今天,中原地区的重要性备受关注。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到河南视察,明确要求河南“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到河南考察工作,希望河南把握省情,发挥优势,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要求,高瞻远瞩,关涉全局,每一句嘱托都意味深长,每一步“落子”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五)看世界,进入新世纪,尤其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能源资源日益紧缺,粮食安全问题越发突出,传统消费模式、贸易模式难以为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动力,成了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看国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往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取得惊人成就的同时,也使得“均衡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一张统筹协调、全面繁荣的巨幅画卷在中华大地上迅速展开——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紧锣密鼓,中部崛起风生水起……几大板块已被激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看中原,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恰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这几个沿海最具活力经济区与西部开发板块的结合部,在这里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与其他板块互动、联动、齐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必将有力地撬动中部崛起,助推中国经济的新腾飞。

(六)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河南省委的带领下,古老的中原由沉寂到奋起,从温饱不足到基本小康,取得了长足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推动新跨越、新崛起,就要着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大难题。

蓄势而发增后劲,破解“四难”靠打拼。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实现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的协调统一,我们的发展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七)锦绣中原,商机无限。河南自身优势明显,构建“中原经济区”独占地利——

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河南经济总量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五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河南发展正呈现出比较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天地之中”惊世界,细数优势竞风流。

中之势。河南地处交通枢纽位置,区位十分优越。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位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交界处,全国主要的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等在这里交会,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布局的“两横两纵”经济带中,就有“一横两纵”即陇海经济带、京广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贯穿这一区域。

根之势。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河南人民与全球华人血脉相连。这里诞生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是民族之根;这里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科技之根;这里占据了中国八大古都的半壁江山,是城市之根;这里创造了古老而优美的汉字,是文字之根……

正之势。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正统。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定都,儒、释、道在此共生共荣。

和之势。包容、宽容、和谐、和睦。这里民风淳厚,兼容并包。

人之势。河南的人口数量占全国的1/13,河南人“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的形象不断提升展示。

物之势。河南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四大流域贯穿全境,太行伏牛横亘其间,黄淮大平原沃野千里,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山川形胜,钟灵毓秀。

文之势。河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少林和太极、龙门和殷墟、老子和杜甫……这里汇集着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元素和符号。

农之势。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粮食总产连续四年超千亿斤,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工之势。河南是新兴工业大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结构日趋完善,支柱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河南煤化、漯河双汇、郑州宇通、金龙铜管、许继电气等已成为闪亮的“工业名片”。

城之势。河南正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在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范围内,中原城市群已成为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都市圈,省会郑州已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力之势。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形成了谋发展、图振兴的强大合力。

(八)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全省上下满怀崛起振兴的豪情,构建“中原经济区”彰显人和——

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中原儿女高扬“三平”精神,思发展、谋崛起的热情正高,氛围正浓。

“一高一低”、科教兴豫、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两大跨越,不刮风、不折腾,不懈怠、不动摇,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构建“中原经济区”,是持续好的思路和做法、持续加快发展的韧劲,推动河南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现实要求和不二抉择。

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凝聚全省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有效之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平台。

(九)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拓展全国内需增长空间,有利于提高全国人力资源保障能力,有利于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应天时,秉地利,聚人和,构建“中原经济区”,风鹏正举,时不我待。

跳出河南看河南,“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凸显

(十)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定位,是统筹中原地区发展大局的总纲,绘好这张蓝图,既要立足中原的比较优势,更要跳出河南,站在全国大局的高度,准确分析、科学判断,使中原在全国的定位明晰起来、凸显出来。

“大”是“中原经济区”的一个鲜明特色:涵盖区域大、人口总量大、经济规模大、能源供给量大、人力资源供给量大、内需潜力大,“三农”、“三化”、文化、生态等多重“概念”在这里交集,使中原成为检测内陆地区发展情势的“先行指标”,成为多种“发展试验”的天然沃土。无论是看人文血脉、历史渊源,还是看经济形态、发展水平,中原都可称得上是“中国的缩影”,在这片被誉为“中国之中”的土地上建设经济区,能充分体现“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发生在这里的变革,可以为广袤的内陆地区提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科学发展的经验与范本。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

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在一个传统农区,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优势品牌。

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逐步建立起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基地。

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先行区——率先走出一条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全国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打造一批能够展现中原风貌、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区域。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形成生态循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效益型经济发达的区域。

归根结底,就是要把“中原经济区”构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

(十一)“中原经济区”注定将成为我们最响亮的词汇、最坚定的目标。

建设好“中原经济区”,才能铸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钢筋铁骨,才能承载上亿人沉甸甸的期盼。

(十二)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沿着“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走下去,让土地多出粮油蔬菜,让田野长出更多的“工业大树”,让更多的农民融入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工农携手发展,城乡齐头并进;

牢牢抓住粮食这个“立身之本”,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契机,让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让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高附加值新兴低碳产业生根开花,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大招商促进大跨越,构筑起一个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强化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解决好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中原大地成为创业的乐土、生活的乐园。

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构建“中原经济区”大有作为。

(十三)宏伟构想令人向往,美好前景催人奋进。

未来的中原,天更蓝,水更清,山川更秀美,生态更宜居。物更阜,民更丰,百业更繁荣,人文更鼎盛。

实力更雄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产业集聚不断升级,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平台效应、辐射效应深刻地改变区域经济的版图,一个重要增长极将挺立在中原大地。

区位更突出,“一极两圈三层”,高铁、轻轨、航空、高速公路掀起“速度革命”,拉近时空距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突破行政区域藩篱,形成新的地缘经济。

协作更有力,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联系更紧密,有对接、有支持、有融入、有参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奏响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强音。

发展成果更普惠,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贫有所济、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育有优服、富有所乐、劳有所得,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公民素质大幅提升,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城乡二元的鸿沟逐渐夷平,更多的农民工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留守儿童”成为历史词汇……

(十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推动科学发展的进度。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优势亟待整合,机遇就在眼前,要充分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敢想敢试、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十五)关键是“做”。构建“中原经济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一蹴而就之功,而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将宏大的发展构想转化为生动实践、发展成果,需要一砖一瓦的垒砌,一点一滴的汇集。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凡事要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去做,做就要做好,做到求真、求实、求效。

实干是真功夫,落实是真本事。墨守成规,四平八稳,只会贻误大好时机;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更会误人误事。想问题、干事情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围绕项目,形成合力。

(十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坚持统筹协调,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使构建“中原经济区”成为上下共识、一致行动,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十七)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当代河南最朝气蓬勃的事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也是一场智慧、能力和汗水的“大考”,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发展要提速,干部要提神。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构建“中原经济区”添砖加瓦,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切实转变作风上下功夫,坚持“四个重在”,弘扬“三平”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切实肩负起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历史重任。

(十八)一个关乎未来的重大战略布局已经展开——

构建“中原经济区”,任重道远。

构建“中原经济区”,正当其时。

构建“中原经济区”,大有作为。

(十九)中原兴,中华兴。让我们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乘解放思想的东风,乘求真务实的东风,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抢抓机遇,努力拼搏,开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站点地图

下一篇:谈坚持“四个重在”

  •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