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工作总基调,围绕市委“16136”总体工作思路,严格执行市人大相关决议,全面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定向好、稳中提质良好态势。
——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年组织财政收入47.4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8.4亿元,累计发放契税补贴6365万元,惠及全市2.74万户居民;新增专项债券105.3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4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等基础设施提升。
——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全市科技支出22.3亿元,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农林水支出48.8亿元,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支出72.3亿元,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卫生健康支出48.9亿元,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市民生支出2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坚持“两个优先”,全年落实“三保”资金168.8亿元。落实救助资金5.7亿元,为17.4万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补贴。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不断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严格落实“631”债务偿还机制。积极推动“保交楼”政策落实,支持金融机构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一)市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重点审计市级财政资源统筹、预算管理、专项资金分配等情况,发现主要问题:
1.预算管理有待加强。一是预算编制不科学。代编预算11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预算单位和项目;259家预算单位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361个单位及下属机构2287个预算项目当年未执行。二是预算收入征收不到位。非税收入6446万元未及时上缴国库。三是预算执行不严格。超过规定期限办理预算调整及追加事项。
2.项目管理有待提升。政府投资评审不规范。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未按规定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未按规定程序进行预算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书不合规。
(二)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采取现场审计和大数据分析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对9个预算部门进行现场审计。发现主要问题:
1.预算管理存在薄弱环节。7家单位141个项目预算执行率低于60%;3家单位超预算支出67.22万元;2家单位未经批准调剂使用预算资金7.75万元;1家单位向企业出借资金12万元。
2.绩效管理存在短板弱项。专项债券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2家单位监督不到位,851.14万元专项资金未发挥效益;2家单位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3.政策落实存在执行偏差。1家单位行政处罚案件处理不及时;2家单位法治保障、“双随机、一公开”等政策落实不到位;3家单位网络安全制度不健全;6家单位未按规定开展内审工作。1家单位审核把关不严,不符合条件人员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
二、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审计情况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审计。项目涉及资金16.26亿元。发现主要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展缓慢,涉及资金2113万元;6条农村道路管护不到位。二是未全面落实财政投入保障政策。未按规定拨付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工程款610万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未拨付376.18万元。
(二)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审计情况。重点审计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资金21.18亿元。发现主要问题:3个项目应付未付工程款1223.48万元;570万元文物修缮专项资金长期闲置未发挥效益;5个县区91处文保单位“四有”工作未落实;2家馆藏单位1466件收藏文物未按规定定级;5个区未按要求收集、保存非遗代表性实物。
(三)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专项审计情况。发现主要问题:未按要求完成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净增加目标任务;3个县财政滞留省级科技特派员经费15万元。
三、重点民生专项和重大项目资金审计情况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落实和资金绩效审计情况。重点审计10个县区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现主要问题:1个县未按规定配套文化服务资金201.6万元;2个区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闲置199万元;1个县农村环境清扫保洁项目多支付费用661.65万元。
(二)教育政策落实和资金绩效审计情况。重点审计教育资源统筹和学生校舍安全、营养餐改善情况。发现主要问题:一是校园资源统筹管理不到位。多所学校处于闲置状态,未健全撤并统筹管理机制;二是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不到位。供餐模式不合规,造成餐食浪费。
(三)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项目征收资金审计情况。重点审计项目征收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主要问题:超批复范围征地,增加投资44.13万元;多购置安置房8套,涉及金额182.61万元;未按照要求使用指定账户管理征收资金;未按照进度支付征地补偿资金。
(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审计情况。重点审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竣工决算情况。发现主要问题:14个新建水厂未按设计图纸施工;个别公司未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
四、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发现主要问题:5家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未按规定报经市财政部门审批;79家单位多登记公务用车;40家单位少登记国有资产处置收入,15家单位少登记国有资产对外出租收入。
(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发现主要问题:1个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未完成;优良天数未达标28天;未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效益机制、湿地保护修复奖励机制。
五、审计跟踪督促整改情况
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权威性和审计监督专业性,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人大+审计”监督模式,形成更加权威高效的监督合力。开展纪、巡、审联动,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底,审计整改共促进增收节支8.99亿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11.39亿元,挽回损失9437.57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01亿元。促进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完善规章制度577项。
六、审计建议
(一)强化重大政策落实落地,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推动各项改革举措有机衔接、协同发力。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继续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
(二)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刚性。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做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强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在监督计划、内容重点、组织方式等环节加强沟通,优势互补,有效形成监督合力。
(三)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保障改善基本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发挥财政投入资金效益,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